2025年11月4日,一幅由2024级初中学生共同临摹完成的《清明上河图》长卷,在和平门校区一层东区正式展出。该画卷长13.6米,气势恢宏,笔触细腻,意蕴悠远,以青春之手再现千年风华,成为校园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以集体之力,重现传世名作
《清明上河图》作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以其细腻的笔触、宏大的格局与浓郁的生活气息闻名于世,素有“故宫镇馆之宝”的美誉。此次展出的临摹长卷,正是初二年级全体同学智慧与心血的结晶。
在美术教师的专业引领下,同学们将原作巧妙划分为若干片段,以两人为一组展开创作。从汴京郊野的春光,到繁忙的汴河码头,再到热闹非凡的城区街道……画卷中的一树一舟、一人一物,皆在同学们的笔下焕发新生。同学们认真研习原作的笔墨线条,在临摹中学习中国传统绘画技法,也更真切地走进北宋都城汴京的繁华时空,感受到千年前市井生活的烟火气息。
以协作为基,感悟笔墨神韵
此次活动不仅是一次艺术创作,更是一堂生动的传统文化与团队协作实践课。在绘制过程中,同学们面临诸多挑战:如何保持整体画风的协调统一?如何实现相邻画面间的精准衔接?如何理解并生动呈现古人的神情姿态?面对这些难题,同学们相互请教、密切配合,在交流中不断进步,在合作中共同成长。
一位同学兴奋地分享道:“起初觉得任务非常艰巨,但当自己绘制的部分与同学们的画作完美拼接,形成一幅完整长卷时,那种震撼和成就感难以言喻!那一刻,我仿佛穿越时空,走进了繁华的汴京城,成为了画中的一员。”
以美育之壤,育文化新芽
这幅凝聚全年级心血的恢弘长卷,不仅展现了同学们的艺术才华,更成为校园中一道动人的文化风景。连日来,常有师生在课余驻足画前,或细观笔墨韵味,或品味风物人情,在凝视与交流中,完成一场与千年文明的对话。
作为学校美育工作的一次创新实践,本次“共绘《清明上河图》”活动巧妙地将经典文脉融入集体创作。同学们在亲笔临摹中沉浸式地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文化认同与自信也随之在心中悄然生长。这种寓教于乐、全员参与的美育模式,让艺术教育从课堂走向课外,让文化传承在校园沃土中生根发芽。
这次难忘的创作经历,不仅为同学们的初中岁月刻下了独特的成长印记,更如一粒饱含生命力的文化种子,深植于心田,静待未来花开。
撰稿:戚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