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11日下午,西城区初三年级数学教研活动在我校成功举行。本次研讨活动以“聚焦二次函数教学,提升课堂实效”为核心,亮点频出。
在区研修学院教研员刁卫东老师的悉心指导下,我校初三年级数学备课组围绕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第二十二章“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的重点内容,打磨并呈现了四节高质量研究课。这些课不仅教学设计新颖,还通过真实的课堂实践,生动展现了函数教学的有效策略,为与会教师提供了教学实践案例。
活动吸引了全区近百位初三年级数学教师参与。观摩课上,教师们认真记录、深入思考;研讨交流中,大家踊跃发言,不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妙法探“函”显匠心
陈新燕老师的教学设计别具匠心。她以一次函数的研究思路为类比,自然引入对二次函数y=ax²图象与性质的探索,引导学生依据有限点推测图象形态,进而自发产生加密点的需求,并借助几何画板进行动态验证。同学们从直观图象中发现特征,再回归解析式进行严格论证,深刻领悟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在课堂中,老师充分运用ClassIn投屏技术,有效支持实时互动,提升了教学效率和探究深度。
黄洋老师突破传统教学框架,以函数解析式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自主推导函数性质,逐步构建系统的研究路径。该教学方式注重方法论培养,帮助学生从被动接受转向主动探究,真正掌握“研究一类问题”的通用思维范式,实现从“解题”到“解法”的能力跃迁。教学中,黄老师紧扣变量范围、对称性、增减性等核心维度,层层推进,逻辑严密;学生借助智慧笔积极互动,在思维碰撞中踊跃应答,数学思维得到有效激发。
王艳老师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对单元内容进行了整体重构与创新设计。本节课以顶点式二次函数“y = a(x - h)² + k”的结构特征为主线,引导学生从代数表达式出发理解函数的图象与性质,并深度融合信息技术,指导学生借助GeoGebra软件绘制图象,自主探究参数 a、h、k 对函数图象的影响。整节课单元整体意识突出,教学设计层次清晰,内容充实,体现了较强的教学理念与课堂实施能力。
杨晓菲老师讲授的内容是《二次函数y=a(x-h)² + k的图象和性质》。在杨老师的引导下,同学们积极投入画图、观察、说理等一系列学习活动。他们动手绘制函数图象,专注观察图象的变化规律,并积极思考和表达自己的发现。通过这一过程,同学们不仅准确把握了函数图象变换的本质,还实现了从感性认识到理性思维的升华。
研路指“函”引方向
活动最后,区教研员刁老师对本次公开课进行了专业而深入的点评。他高度肯定了我校四节公开课的整体设计与课堂实施,认为其亮点突出、特色鲜明,充分体现了我校教师扎实的教学功底和积极创新的教学追求。
刁老师强调,教学应当始终聚焦学生的“学”,真正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参与积极性,提升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在二次函数教学方面,他建议要以中考要求为导向,精准把握教学重点,尤其重视对学生绘图能力及数形结合思维的培养,帮助学生灵活运用知识以应对多样化的题型。
此外,刁老师提出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与学情实际合理使用信息技术,杜绝形式化,让其真正成为提升教学效果的得力助手。
躬耕教坛,笃行不辍。我校初中数学教研组始终秉承“严谨、善诱、格高、业精”的优良教风,坚持以研促教、以教促学。本次教研活动进一步提升了老师们的课程研修能力,促进了专业成长,也推动了学生的学科素养提升。
撰稿人:陈新燕 张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