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9日上午,我校牵头召开了北京市第一六一中学校本教研共同体初中教育教学研讨会。我校全体初中教师及来自五所成员校的百余名教师参加了此次活动。
本次研讨会的主题为“以育人方式转变为核心 开启智慧教育新篇章”,共分为两个环节。第一环节为初中德育研讨会,由刘文明副校长主持。
刘文明副校长首先对我校“紫禁杯”班主任工作坊的工作进行了简单介绍。面对班主任队伍年轻化、流动高频化的挑战,班主任工作坊精准定位,通过系统培训、政策激励、情感支持、科研引领等多维度举措,为青年班主任赋能,提升岗位吸引力与专业能力。此次,班主任工作坊邀请了4位青年班主任代表,聚焦劳动教育、核心素养、家校协同和带班方略的内容,与老师们展开交流,紫禁杯优秀班主任姜丹老师、徐大珍老师担任点评嘉宾。
王婧怡老师在“双减”政策背景下,通过整合语文、历史等多学科资源,开展趣味西游道具制作、古籍修复融合AI等创新活动,构建“目标-内容-评价-实施”四维劳动课体系。这些活动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劳动技能,更在文物修复、文创开发中强化社会责任感。
于秀齐老师聚焦青少年生态素养培育行动,整合地理、生物、物理、心理学科内容,提升劳动教育的思政维度,让学生在全流程劳动实践中领悟责任意识、协作精神、集体主义的品德内涵,构建起“身体参与—认知深化—价值生成”的成长路径,实现“体力付出”向“价值塑造”的转变。
王跃老师以“家校共育 合作充能”为主题与老师们探讨家校合作的育人之路。她提出了“专业、温度、持续”的家校合作育人原则,让“会做人、会处事、会学习”成为家校共识,从而促使合作实现从形式合作到实质成长的转变,共同照亮孩子的成长之路。
张璟琳老师以“守护一程路 点燃一把火”为题,分享自己如何在日常点滴中守护学生成长。张老师通过日常工作中关爱与规则并行、真诚鼓励让赞美不止在班中盛行,学长引领让学生帮助学生几方面,阐述如何去营造温暖、积极、有传承的班级氛围。
姜丹老师在点评中从学科、教师、资源、评价四个方面阐述了跨学科视角下劳动教育的整合特色,并从劳动教育要注重进行价值可视化设计等方面谈了对德育工作的启示,最后提出利用新媒体宣传教育成果,及呼吁更多人加入班主任团队的反思与建议。
徐大珍老师在点评中从自身经验出发,围绕家校共育和班级管理分享了诸多见解。她强调老师和家长要建立平等互信的沟通机制,从时间、空间和情感维度构建家校成长共同体;要以爱为基础制定规则,在日常工作中加强班主任工作的艺术性,家校协同共同致力于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
刘文明副校长在总结中提出,班主任队伍的成长非一日之功。我校“紫禁杯”班主任工作坊将持续精准聚焦难题,使其真正成为班主任交流困惑、分享智慧、获得支持、提升能力、重燃热情的专业共同体,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第二环节为初中教学研讨会,由刘裕副校长主持。刘裕副校长阐述了召开本次研讨会的初衷——剖析难点、分享智慧、共谋策略,并与老师们共同学习了新课程理念下育人方式的几点转变:
刘裕副校长希望各位老师能够以此次研讨会为契机,分享经验、碰撞思想,并进行创造性的实践,从而形成对学校未来课程教学改革、教师发展、资源建设等方面的建设性意见,学校会全力支持每一位拥抱变革、勇于实践的探索者,去真正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
在随后的各学科分组讨论中,老师们围绕“薪火相传启新程——新老学考年级备考智慧传承” “衔接赋能促贯通——小初衔接与新教材实践” “青蓝携手行致远——新教师成长赋能行动”三个主题畅所欲言,老师们深入交流,会场气氛热烈。
体育学科的研讨活动分成”理论攻坚”与“实践打磨”两个环节。在“理论攻坚”环节,老师们紧扣北京中考体育考试要求及评分标准进行逐点解读。大家结合教学实际,交流各项目的训练方法、评分要点及学生常见问题,明确教学侧重点。在“实践打磨”环节,老师们模拟考试中标准场地设施器材及要求展开实操练习。从素质项目的技能强化,到运动能力项目的动作规范打磨,老师们亲身参与各项目练习,重点研磨动作发力细节、节奏把控及易错点规避方法,针对性解决教学中可能遇到的实操问题。通过“理论+实践”的双轨模式研讨,推动了老师们对中考项目的深化理解,为优化日常教学策略、提升备考效率奠定了扎实基础。
本次研讨会不仅是一次智慧的碰撞与经验的交流,更深化了与会教师对“素养导向、学生中心、综合育人”理念的理解。北京市第一六一中学校本教研共同体将继续秉持“薪火相传”的精神,凝聚成员校的集体智慧,携手探索智慧教育新路径,共同谱写立德树人的时代新篇章。
撰稿人:刘文明 刘裕 王心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