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强化同学们的安全意识与急救能力,弘扬“人人学急救,急救为人人”的红十字精神,我校于2025年7月7日和8日的下午,组织高一年级400余名学生分批次进行了红十字急救技能培训。
心肺复苏(CPR)和电击除颤是抢救心搏骤停患者的决定性措施,是心脏停搏患者复苏的基石。在“黄金四分钟”之内进行心肺复苏,有80%的概率可以让没有了呼吸心跳的人“起死回生”。
在理论培训课上,北京市红十字会应急救护讲师首先为同学们讲解了红十字运动的起源、组成与基本原则。随后,细致讲解了应急救护的过程:从评估现场环境、安全施救原则,到成人心肺复苏(CPR)的标准按压频率与人工呼吸的注意事项,再到现场演示自动体外除颤器(AED)的正确操作步骤,每一个环节都讲解的细致入微,让同学们意识到正确实施心肺复苏和电除颤是保护生命的强有力护盾,体会到应急救护的紧迫性和社会学意义。
在教室内开展的实操环节中,同学们俯身于人体模型旁,专注地感受心肺复苏时每一次按压的深度与回弹;认真学习正确打开气道的手法,确保每一次的有效吹气;演练电动除颤仪的具体使用方法,在心肺复苏和AED的交替作用下,织造保障生命的“安全网”。在急救面前,每一个动作都不容有误,这是对生命的敬畏。
本次急救培训,让同学们学习到了在心脏骤停的“黄金四分钟”里,可以采取的行之有效的施救策略。理论学习与实操考核相结合的方式,不仅提升了同学们应对突发情况的应急救护能力,更在同学们心中悄然点亮了人道关怀的明灯,为构建健康平安校园注入了青春力量。
撰稿:朱雅然 谢华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