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帮助学生树立劳动观念、培养劳动习惯、获得积极的劳动体验,初二年级在本学期精心设计并实施了“光合未来”种植项目。班主任和各学科教师积极参与其中,跨学科融合让劳动教育超越了单一技能训练,成为培养“生态素养、科学精神、创新思维”的综合育人场域,让学生在劳动中实现成长。
“光合未来”项目解读 |
◆光:智慧与希望 |
“光”象征着阳光普照大地,滋养万物生长,它代表着智慧与希望。寓意通过劳动课程的学习,激发学生内心的智慧,让学生对未来充满期待与憧憬。 |
◆未来:方向与目标 |
“未来”既寓意着植物开花结果的美好愿景,也象征着发展的方向与目标。寓意通过劳动课程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助力学生的长远发展。 |
“光合未来”培育之路
一、准备环节(第1站——第3站):
结合地理学科知识,学生利用课间,对校园内的不同区域进行光照情况的实地考察。
每个小组充分考虑生物特性、地理环境等多方面因素,选择一种植物进行种植。并通过绘制小报,介绍本组种植计划。
种子进行浸泡和催芽预处理,组织学生进行翻土工作,为种植做好充分准备。
二、播种环节(第4站——第5站):
学生将种子均匀地撒在准备好的土壤中,确保每一粒种子都有足够的生长空间。
覆膜不仅可以保持土壤的温度,还能防止水分过快蒸发,为种子提供一个相对稳定的生长环境。
部分家长也积极地参与到种植活动之中,带来了精心培育好的幼苗。
等待发芽期,同学们记录植物的生长日志。
三、植物生长期(第6站——第7站):
幼苗开始茁壮成长,生机勃勃。通过适当的间苗,确保幼苗有足够的生长空间,得到充分的养分和阳光。同时将幼苗从育苗床转移到更宽敞的生长环境中。
随着气温逐渐升高,植物对水分的需求也日益增加。通过观察植物在浇水前后的变化,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水分对植物生长的支撑作用。
通过观察植物在不同光照环境中的生长状况,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光合作用在植物生长中的核心作用,从而启动了“追光行动”。
四、植物开花结果(第8站——第9站):
亲手栽培的花朵终于迎来了它们绽放的瞬间,每一朵花的盛开都是大自然赐予学生的珍贵礼物。蔬菜花虽不如观赏植物花朵那般艳丽夺目,却承载着丰收的殷切希望。
绿色蔬菜的茁壮成长,使学生深刻体会到大自然的慷慨馈赠,体会到了丰收的喜悦。
五、课程总结和展示(第10站):
攀爬师——生物方老师为黄瓜搭建了支架,同学们近距离观察到植物向上攀爬生长的奇妙过程。
创造师——学生为向日葵制作了风车,利用风车转动时产生的声音和动态效果来驱散鸟儿,防止它们啄食向日葵的种子。
讲解师——学生发现向日葵在生长过程中出现了变异现象,于是深入研究并向同学们详细解释了变异的原因和特点。
记录师——学生用文字和照片精心记录了植物从种子发芽到开花结果的每一个阶段,生动地展示了植物生长的全过程。
“光和未来”见证成长
“光合未来”项目不仅让学生对自然界及植物生长过程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与敬畏之情,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责任感和担当意识。
初二(8)班董京伦说:从播下樱桃萝卜种子,到收获一颗颗红扑扑的果实,过程中满是惊喜。
初二(9)班郑皓元说:浇花是一件解压的事情,聆听水流动的声音,心情得到了舒缓。
初二(10)班黄钰乔、赵子锐说:本次活动不止停留于形式,而是让我们真正爱上了劳动。
瓜果成熟之际,初二年级组为同学们颁发了“植物绘画小天才”“植物栽培小行家” “植物浇水小楷模” “植物养护小能手” “植物知识小专家”和“植物日志小达人”等荣誉称号,以此表彰学生们对劳动的热忱及对责任的坚守。其中,初二(1)班、(9)班、(12)班还荣获“最佳种植团队”称号。
“光合未来”项目的实践表明,成长教育的关键在于构建“身体参与—情感投入—思维激活”的具身学习场域。当学生在种植中用手感知土壤、用心守护生命、用脑解决问题时,成长便从“知识积累”变为“全人发展”,这正是具身认知理论与“教育即生长”理念在劳动教育中的生动融合。
撰稿:于秀齐 季颖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