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一隅,“生活中的法律”主题展板静立,成为师生瞩目的焦点。这里不仅是高二年级同学展现学习成果的舞台,更是一场青春与法律的深度对话,见证着法治意识在青年一代心中的生根发芽。
校园展板:树立法治意识
展示作品中,有的用生动漫画再现消费维权、校园纠纷,让法条“活”起来,直观展现法律在解纷中的作用;有的梳理宪法与生活的关联,传递法治温度,揭示出法律是日常生活的守护者,与我们息息相关。这些聚焦“生活中的法律”场景与“法治进行时”解读,凝聚着同学们对法律的理解与思考。
展板前师生驻足,或为趣味漫画会心一笑,或因真实案例陷入沉思,法治的种子在这无声的交流中悄然萌芽。这场展报活动,是校园法治教育的生动实践,它引导同学们从生活困境出发,运用法律武器维护权益,让抽象的法条化作守护的力量,在每个人心中播下法治思维的种子。
法庭旁听:触摸司法脉搏
高二政治研究小组的同学们踏上了更深入的法治探索之旅。他们走进西城区人民法院,旁听了一场商标权纠纷案。这不仅是一次走出课堂的实践,更是一次法治精神与理性思维的双重洗礼。
庭审聚焦的核心,是甲酒业公司指控乙酒业公司未经授权,在其三款产品上所使用的标识涉嫌侵犯其注册商标专用权。同学们清晰地看到课本上的“知识产权”概念 ——商标作为企业的核心资产,关乎品牌辨识度与市场竞争—— 在现实中化作企业维护自身权益的利剑。
庭审对证据真实性、合法性、关联性的严格质证,给同学们留下深刻印象。一位同学在感想中直言:“这让我深刻理解了生活中‘做事留痕’的重要性。”“证据为王”不仅让同学们体会到司法裁判的严谨根基,更认识到审判员在平衡主客观因素时所需的专业能力。
严谨的庭审流程也令同学们印象深刻。从书记员清晰宣读记录,到审判员精准把控节奏,再到双方理性陈述辩论,各环节规范有序。有同学感慨道:“法庭辩论、证据质证等环节程序严谨规范,让我感受到法律的权威和尊严,这种严谨性确保了案件审理的公正性,也让司法过程经得起法律和历史的检验”。
首次踏入真实法庭,同学们感触颇深。一位怀揣法学梦想的同学激动分享:“近距离感受法庭的庄严肃穆,是我人生中一次宝贵的经历。我真正感受到法律的公正与严谨,它保障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更增强了公众对司法公正的信任。”
从校园展板的创意笔绘到法庭现场的沉浸旁听,此次法治实践活动架起了连接法理与生活的桥梁。同学们以画笔解构法律,用亲历触摸正义,不仅理解了知识产权、证据意识等具象概念,更深刻感悟到法治精神的内核。我们希望,此次法治实践活动,能够让法治意识在青春里扎根;我们相信,当法律思维成为生活本能,必将成为同学们成长最好的注脚。
撰 稿: |
|
张乃文、武汐若、 张潆心、李治仪 |
指导教师: |
|
王艳梅、赵明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