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景渐深,青春正好。适逢抗战胜利80周年,2025年6月10日,在副校长王运淼、年级主任刘羊羽及全体班主任的带领下,我校高二年级学生和第四党支部党员携手开展了“爱国爱家爱自然,挺进古驿传文化” 主题社会实践活动。师生们走进门头沟区爨底下村和马栏村红色教育基地,开启了一场生动的历史文化与爱国主义教育之旅。
古韵爨底下 千年文脉长
爨底下村是一座以明清民居建筑闻名的百年古村落,素有“北京最美乡村”“京西布达拉宫” 之美誉。村内现存完整四合院 76 套,古朴住房656 间,灰瓦飞檐的院墙,在凝重威严中沉淀着岁月的文化底蕴。
在导游的引领下,同学们漫步于青石板巷道,穿梭在依山而建的院落间。石墙山路、门楼院落、影壁花墙,每一处细节都诉说着历史的沧桑。同学们参观村部,聆听红色子弟的抗日事迹,对比不同阶层民居的生活差异;了解爨底下村的历史渊源和建筑特色,感受北方传统村落的独特魅力。在电影拍摄基地,同学们兴致勃勃的体验“一线天”的鬼斧神工,领略古驿道的地理风貌。
活动尾声,部分同学登上村中的最高峰,俯瞰风景秀丽的斋堂水库,将 “一览众山小” 的豪情与对革命先辈的崇敬之情,一同融入这片红色热土。
红色马栏村 精神永传承
群山环抱的斋堂镇马栏村,是抗日战争时期平西根据地的英雄村,素有“京西小延安”之称。第四支部的党员与同学们一起,走进冀热察挺进军司令部旧址,共上一堂“行走的思政课”。
在导游的讲解下,师生重温峥嵘岁月,感悟红色精神。1939 年,萧克将军在此领导冀热察挺进军,开展了艰苦卓绝的抗日斗争。马栏山抗战纪念馆中陈列的枪支、军服、书信等珍贵文物,无声地诉说着革命先辈浴血奋战的英勇事迹,诠释着“一寸山河一寸血”的含义。村口整齐排列的 40 颗红星,纪念着 40 多名毅然参军、壮烈牺牲的马栏儿女,他们无畏担当的精神深深震撼着每一个人。
党建带团建 携手共奋进
“党建带团建”是党加强对共青团和青年工作领导的重要方式,也是推动党建工作与团建工作同步发展的有效载体。
在本次社会实践活动中,第四党支部以实际行动践行“支部建在连上”的基层党建工作理念,从活动的组织策划、精心筹备,到参观学习中的积极引导、率先垂范,充分发挥了党组织的引领示范作用。此次马栏山红色教育基地之行,是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与党员主题党日的深度融合,是师生携手对历史的回望,更是一场深刻的精神洗礼,让师生在对历史的回溯中感悟革命精神,汲取奋进力量。
感谢老师们的协同配合!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此次活动安全、顺利、圆满收官,成为同学们成长路上一段难忘的记忆。
撰稿:刘羊羽 宋惠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