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15日,我校初中全体教师召开了德育教学研讨会,共同探讨各岗位合作的协同育人新模式。会议由教学副主任曹艳彤主持,吴伟东校长、曹雪莲书记、马越副书记、刘裕副校长和刘文明副校长出席会议,来自密云新农村中学的30余位老师也参加了本次研讨会。
育人方略分享
研讨会上,三位班级管理经验丰富、工作效果广受认可的班主任首先分享了带班育人方略。
方红妹老师以顾明远先生提出的“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教书育人在细致处,学生成长在活动中”为带班理念,从“攻城为下,攻心为上” 的核心方法,“兵无常势,水无常形”的教无定法,“大道无形,道法自然”的至高境界三个层次,阐述了如何以班级活动为契机,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于秀齐老师秉承“暖意相伴逐晨光,心向阳光共芳华”的带班理念,从育人理念、班级目标、身份定位、实践做法、育人成效五个维度分享了她的带班心得。于老师以学校德育常规评比和丰富多彩的校级活动为依托,坚守教育初心,做有温度的教师,培养有温度的学生,用希望之光照亮学生的前行之路!
王跃老师的发言《未成曲调先有情,以情育人谱华章》,以中途接班的角度,分别从“育人理念、班情分析、建设目标、实施做法、特色成效”五个方面分享了带班心得。她以“外烁内发,以情育人”为带班理念,在我校优良校风与学风引领下,努力营造温情满满的育人氛围与环境,带班过程中先立情怀,以情塑魂。
创新课例分享
三位入选北京市中小学科学教育自制教具展示活动的老师分享了自制的教具,以及如何通过自制教具进一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达成育人目标的心得。
陈凯老师在《探究血液循环途径》一课中,遵循学生认知规律,融合多学科知识,设计了构建血液循环模型教具。该教具引导学生结合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命观念,以实现血液循环的功能为目标,由简单到复杂不断完善血液循环途径。在模型从1.0版到4.0版的改进升级过程中,学生不断迭代修订模型,真实体验了发现问题、设计、搭建、迭代到功能实现的全过程,训练了高阶思维,提升了探究实践能力。
马跃征老师展示的水体微生物生理指标机器视觉分析科学实验套件,是由马老师和初中生物组王也老师深度合作,共同研发的一组AI赋能实验教学的教具套件。该教具套件深度挖掘课本中的定性实验,通过自主研发的软硬件结合算法,实现从定性观察到定量自主探究的转变,可以支持学生进行个性化创新研究。本教具的亮点是打破了上实验课的时空限制,倡导“让实验室就在学生身边”的理念,同学们可以随时随地做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实验”。
李敬亮老师分享了一款自制的多功能、一体化实验装置,该装置用于一氧化碳性质的课堂教学演示实验,仅用一瓶一氧化碳就验证了其多种性质,具有实验原理易懂、现象明显的优势。李老师经过几十次的实验尝试,摸索出了影响实验成败的关键要素,即灼热铜丝的温度和连接注射器的针头孔径大小。该自制教具设计严谨,综合度较高,能帮助学生理解新知、提升逻辑思维能力,同时也解决了该知识在课堂教学中缺乏演示实验的现状。
课程开发分享
老师们积极展开促进高质量教学的教学研究,初中语文组研究成果丰硕。初中语文教研组长,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蒋红梅带领教师团队开发的“情感·思维·表达”初中情境写作课程,经过23年的研究,荣获西城区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研讨会中,蒋老师从问题的提出、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方法、写作课程的建构与实施、创新举措与效果反思等方面,详细介绍了课程开发的全流程、全路径,促使老师们对教育教学成果的申报有了全面认识。蒋老师鼓励大家要积极实践,重视理论,持续研究,善于提炼,力争收获高质量教学成果。
教学副校长刘裕作总结发言。刘校长表示七位老师的精彩发言,为我们呈现了一场关于育人方式变革的思想盛宴。在育人方式变革的征程中,他们展现出了聪明才智和坚韧毅力,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对教育事业的无限热忱、严谨的科学态度以及卓越的课程领导力。刘校长鼓励老师们要心怀对学生成长的美好期许,从细微处着手,扎实推进每一项改革举措,成为推动教育事业发展的坚实力量。
“发大愿,迈小步,走远路,不停顿。”这是七位老师的生动写照,也是我们一六一人秉持的信念。让我们以榜样为引领,在育人方式变革的道路上,不忘初心,戮力前行。
撰稿:刘裕 曹艳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