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法慧聚 教海探骊
为提升教师的教科研能力及应用水平,赋能专业成长,2024年11月30日下午,由我校牵头,联合北京市第十四中学、北京市第四十三中学、北京市第六十六中学、北京市第一六一中学分校、北京市宣武外国语学校等5所学校,召开了161中校本教研共同体骨干教师教学研究成果交流会。6所学校的领导和骨干老师参加了本次活动,活动由我校教学副校长刘裕主持。我校张红、陈绍辉、张颖、毕可雷4位骨干教师做了教育研究经验分享。
张红老师 初二数学备课组长 西城区学科带头人
张老师以《以写促研 以研促教》为主题,分享了她论文撰写的心得。张红老师从实际教学出发,精准选题,致力于解决学生真实困惑;通过深入分析和研究,提炼出独到见解,并构建富有实效的教学策略。她结合两个具体论文案例,展现了其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细致的探究思考,让在场教师在论文撰写与教学质量提升方面深受启发。
陈绍辉老师 高一物理备课组长 北京市骨干教师
陈老师以《潜心物理教学、启迪学生智慧》为题,分享了他的研究成果:重视教材,开发阅读提纲引领学生阅读教材;重视实验,鼓励学生自主进行实验设计,提升创新素养;注重学科思维,以认识路径模型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将课程思政理念融入物理教学,陶冶情操、启迪心智。他强调在论文写作方面,要及时记录想法、规范格式、多写多改并巧用 AI 进行润色。
张颖老师 初一语文备课组长 北京市骨干教师
张老师的发言主题是《左手教学 右手科研——努力摸索教科研融通之路》。她从记录日常教学、整理做课经历、总结备考经验、深耕自己所爱四个方面进行了具体介绍,穿插了她听讲座、查资料、上公开课、写论文、研究课题的经历,意在说明教学和科研就像一个人的两只手,不可或缺,同等重要。而一线教师的科研选题源自教学,在教学中展开,最终还可印证或促进教学。
毕可雷老师 科技办副主任 西城区科技学科带头人
毕老师结合自身实践经验,梳理了教学论文撰写的三步走策略:查文献以积累理论;结合日常教学搭建框架、填充素材并动手写作;投稿后依审稿人意见完善修改。毕老师分享了自己从教十年来做教育研究的心得与体会:一是教师可以以科研课题为抓手,不断改进教学理念;二是在实际教学中,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给学生深度体验和实践的空间;三是教师要善于做课后反思,积极撰写论文勤练手。
最后,北京161中学副校长王运淼作了总结发言。他介绍了我校每年都要开展的有关教学的系列活动:新入职教师(教龄1年)培训;青年教师评优课活动总结暨青年教师(教龄2年)教学片段展示;骨干教师示范课、学科主题研究课活动总结暨骨干教师教学研究成果交流。他提出:教师成长=经验+反思。教学反思、行动研究是“经验型”教师成长为“研究型”教师的重要桥梁。如果一位中学教师仅仅满足于现有教学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思考、改进,那么他的发展将受限制。提高教师的教学反思能力、行动研究能力可使其超越过去,激发其专业成长的潜能。他倡导老师们要积极研究教学中遇到的真问题,做具有研究素质并不断进行研究活动的“研究型”教师。重在研究学生的“学”:有意识有步骤地指导学生学会学习;关注学生的差异和个性化需求,因材施教。同时,善于评估和反思自己的教学,在持续研究中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此次校本教研共同体骨干教师教学研究成果交流会,为六所学校的教师们搭建了一座交流互鉴的桥梁,不仅让教学研究经验得以传播与共享,更让每位教师对教科研融合有了新的认识。相信在未来的教育征程中,这些骨干教师会发挥引领示范作用,带动更多教师积极投身教学研究与科研创新中。随着教师们从“经验型”向“研究型”的持续转变,必将为教育事业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与创造力,培育出更多具备创新思维与较高综合素养的莘莘学子。
撰稿:朱知琴 曹艳彤
附:参与活动的各校骨干教师感言
四位老师的分享都围绕着一个字“真”——研究的问题发端于真正的教学困惑,研究的过程根植于真实的教学尝试,研究的成果表现为真诚的经验分享。他们既是学生的老师,又是老师的老师:帮助学生提升学习的兴趣与效率,引领老师走向科学、前沿的境地。本次研讨的两个高频词为“敢写”和“勤改”,我想这正是使老师们成为“研究型教师”的法门。
——张璟琳 北京市第一六一中学语文教师
老师们在教学实践中注重分析学情并发现问题,通过撰写论文去加深思考、厘清思路,再在教学实践中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此次交流会让我深刻认识到,作为一名骨干教师,必须保持持续学习的态度和在教学实践中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马少波 北京市第一六一中学体育教师
王运淼副校长和骨干教师们从自己的教学研究经历出发,从教学实践、论文发表过程和职业发展等多个角度做了详尽而真诚的分享和交流。印象最深刻的是陈绍辉老师展示的自己的备忘录,他提出要将想法及时记录下来,这样做不仅能有效避免宝贵想法的流失,还能在日后撰写论文或教学时,拥有丰富而鲜活的素材库。教学研究的灵感来源于日常工作中的方方面面,我要向骨干教师们学习,勤于思考,及时总结,不断在教学研究中充实自己,为学校的发展和学生的培养贡献更大的力量。
——庞博 北京市第十四中学物理教师
在本次活动中,两位老师的观点让我们印象深刻并深受启发。
第一是语文张老师提出的“指导学生学会学习”的理念。她强调的从“学会(学、练、记、考)”到“会学(看、问、想、干、学、练、记、考)”的转变,让我深刻认识到教育的核心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综合素质。
第二是科技毕老师提到,教师应向内丰盈自身素养,不断提升自我,同时还要向外拓展教学视野,紧跟时代步伐;教师应向下扎根教育本质,坚守教育的初心和使命;更要向上生长追求卓越,勇于挑战和创新。
这两个观点让我们对教育有了新的理解,也让我们在未来的教学实践中有了更明确的方向和目标。
——赵然、单慧敏 北京市第四十三中学语文、数学教师
王运淼副校长强调了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学习,此次活动也帮助老师们“学会”教学。正如王校长所说,教学研究助力教师专业发展,帮助教师从“经验型”提升为“专家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更容易享受教学的乐趣。总之,参与校本教研共同体活动,拓宽了我的教研视野,更激发了我在教学实践中探索和创新的动力。感谢161中学举办此次活动!
——高京若 北京市第六十六中学英语教师
通过本次活动,我感受到了各位发言教师对教学工作深深的热爱,以及他们踏踏实实、兢兢业业、不断思考的研究精神。同样热爱教学研究的我,曾一度徘徊、迷茫,不知道辛辛苦苦码出来的字到底有何价值,但此刻我豁然开朗。我会以此为契机,继续进行教学研究,反思日常教学,研究真问题,助力学生成长。
——杨丽萍 北京市第一六一中学分校语文教师
此次会议中,让我最受启发和印象最深的观点是:教学研究来自教学实践中的真实问题,通过研究、反思和解决问题,形成教学研究成果。教学研究和教学实践相辅相成,共同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和教师专业素养的发展。希望有机会还能够参加教育教学研究交流活动,在理论和实践方面学习到更多有益经验。
——刘博 北京市宣武外国语学校生物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