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跨学科主题课程 展示阶段性实践成果
为落实新课标理念,推动学校跨学科主题学习有序高效开展,2024年7月9日,我校初中全体教师在棫朴楼报告厅举行了第二次“跨学科主题学习”教学研讨会,会议由刘裕副校长主持。
在本次研讨会上了,老师们展示了各学科“跨学科主题学习”实践成果,进一步完善了“跨学科主题学习”学校课程。
教科研副主任郭翠翠做了题为《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学校课程设计》的汇报。郭老师从“跨学科主题学习”的概念出发,结合“主题”“真实情境”“学科实践”等关键词,解读了“跨学科主题学习”学校课程设计的纵横原则,即以时间为基点,建立以“我们的生活”为题的纵向学习情境,包括着眼于过去的“我们的历史”、着眼于现在的“我们的学校”、着眼于未来的“我们的社会”;以空间为基点,开掘横向的学科主题,将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学校课程分为基础类、发展类和综合类三大类别。围绕该课程设计原则,郭老师结合老师们的已有研究成果,进行了具体而有针对性的介绍。
物理备课组长赵玉杰做了题为《基于学习进阶的初中物理跨学科课程建设方案》的汇报,呈现了“基础类”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实践成果。物理学科以课题研究引领课程建设,依据新课标确立课程目标,分年级横向构建有广度的系列课程主题,纵向构建有深度的课程进阶体系;赵老师通过“物理学与日常生活”“物理学与物理学史”“物理学与工程实践”“物理学与社会发展”四个案例,生动形象地进行了展示。最后,赵老师还介绍了以学生学习为中心,追求表现目标、评价任务、评价原则一致性的跨学科课程评价及管理办法。
科技办副主任毕可雷做了题为《以项目式学习撬动跨学科主题学习——科技校本课程建设的实践与思考》的汇报,呈现了“发展类”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实践成果。毕老师对“项目式学习”和“跨学科主题学习”进行了界定,明确了校本课程建设的理论基础;结合“如何科学制造葡萄酒”“冬小麦与盘中餐”两个案例,介绍了课程设计的基本路径;分享了基于生物大概念开展项目化学习的课程设计框架,提出了由驱动问题、项目任务、展示评价和社会实践构成的课程设计策略,以及已取得的校本课程成果和对未来校本课程建设的展望。
道德与法治备课组长王珂做了题为《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综合实践活动课——参观牛街街道“红色会客厅”》的汇报,呈现了“综合类”跨学科主题学习实践成果。在历史学科带领学生参观“红色会客厅”的基础上,王老师围绕“筑牢信仰之基 肩负时代责任”主题,以“了解党建引领下的牛街街道的历史与变化”为主要内容,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学生分为三个小组,通过对“党建展厅”和“城市更新展厅”的参观,了解法源寺社区、牛街街道、老宣武区和北京市的历史,以及建国后在党的领导下的发展与变化。
最后北京教育学院王淑娟副教授以“新课标背景下的跨学科主题课程设计”为题,从主题的划分、项目化的实施、单元设计的要点等方面对四位老师的汇报进行了精彩点评。王老师强调,跨学科主题学习本身不是目的,不应该为跨而跨,解决一个真实问题、创造一件作品、构建一种解释,满足一种需要都是跨学科的目的;其最理想的状态是在解决复杂、真实问题中融入相关学科知识,实现跨学科理解和实践力、创造力的培养。王老师结合生动的案例,从理论上对跨学科主题学习“是什么”和“为什么”进行了阐释,让老师们在理论上对跨学科主题学习有了更清晰的认识,进一步明确了下一阶段的实践方向。
本次跨学科主题学习教学研讨会既是老师们前一阶段优秀实践成果的展示,也为后期进一步实践提供了优秀经验和借鉴。希望在这种“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的良性循环中,促进教师的进阶发展和学校的高质量发展。
撰稿:刘裕、郭翠翠